郑卫锋:在ai浪潮中找乐儿 -ks8凯发官方网站

郑卫锋:在ai浪潮中找乐儿
2021-09-23 15:01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李辽

郑卫锋与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消费级作品——poweregg 小巨蛋无人机

8月底,《法人》记者走进了郑卫锋的办公室。他正在一个白色小平台前聚精会神地摆弄着什么,嘴里招呼着来人,眼睛和双手却始终没有离开这个新近的“小发明”。几分钟后,他终于抬起头长舒一口气,快步走过来。现实中的他要比网络上的官方照片显得年轻、生动、具有活力。

郑卫锋身着白色t恤,坐在一张白色的桌子旁,手握一个线条极其简洁的白色水杯。他的背后是一面白墙,画着四个形似动物的白描机器人,它们是郑卫锋公司powervision(臻迪)的四大主要产品:空中无人机“黄金眼”、电动冲浪板waveshark、水面机器人“小海豚”和水下机器人“小海鳐”。

随即,他转身用黑笔在白墙上写了6个字——纳至繁于至简,以此来概括他的个人风格和产品风格。原来,这面墙是特殊材料,可以当成白板随意涂画和抹擦。郑卫锋说,“我希望10年后墙面可以铺满柔性显示屏。”

在这里,所见之物仿佛都自成一体,洁白、简洁、流畅,科技感与美感十足。

为了“小巨蛋”,烧掉400辆法拉利的钱

郑卫锋是powervision公司的创始人,但员工们都说他更像是一位产品经理,因为所有的产品创意都源自于他的“灵光一现”。

谈到人生最满意的作品,他走到另一面白墙下,指着上面挂着的展示框兴奋地说,“poweregg小巨蛋无人机,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消费级作品。”小巨蛋外观看起来像一个洁白的恐龙蛋,被拆解后其内部构造在展示框中铺陈开来,有螺旋桨、电机、芯片、主板等复杂的组件。“我们想要传递的理念是,再复杂的东西,当你交到用户手里时,一定是一个极简的艺术品。”

powervision 新出的“真·无人机系统”,起飞、巡逻、降落、充电均可自动完成 受访者供图

小巨蛋已更迭到第三代,能够在雨天和水面起飞巡航,而其他无人机在雨天飞行会直接炸机。powervision拥有其防水模式的独家专利。望着展示框,郑卫锋的眉宇间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人生第一颗“蛋”的欣赏。“它是powervision机器人产品创意的基石,它是一个艺术品。”他不断强调。

一颗小巨蛋,投射了郑卫锋创业的困惑与激情。该项目2014年启动,光研发就耗费了两亿元人民币,相当于400辆法拉利的钱,当时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17年,产品马上要面世了,到了最后的总集成阶段,下属却告诉我产品bug达到了600多个,把我狠狠吓了一跳,要求技术人员马上解决问题。但一周后,bug多达800多个,我差点崩溃,已经对自己和公司产生了怀疑,我和powervision是不是不具备研发基因?”最后,bug数量一路飙升到了1000多才逐渐收敛下降。

这个过程让他每次回想起来都惊心动魄,但“山丘”一旦被越过,郑卫锋便开始大胆起来,“横跨20多个专业领域的小巨蛋我都做出来了,之后无论是进入哪个品类我都不害怕了,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从“铁鸟”到飞行机器人

2017年,在中欧商学院与ted合力举办的tedxceibs主题演讲中,郑卫锋受邀演讲,回答了他与人合作过程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为什么要做无人机。他记得当时讲了一个故事《从铁鸟到飞行机器人》。

其实,powervision早在2009年就已成立,当时的方向是做vr,即计算机视觉。2012年,朋友建议郑卫锋设计一只“铁鸟”,帮助他们公司进行工程自动巡检,当时郑卫锋觉得“铁鸟”一说简直是无稽之谈。不久后机缘巧合,他在美国参加展会时,一个挂着相机的多旋翼无人机让他眼前一亮。他顿时灵机一动:这不就是“铁鸟”吗?

彼时,放眼中国国内,还没有人敢做无人机,人工智能相应的技术没有发展起来,招聘飞控导航领域的研发人员犹如大海捞针。“我觉得这个品类一定会改变世界,于是就开始在全球寻找,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以及各大实验室考察,打算与国外企业合作,再将产品本地化。”当时郑卫锋深怀执念,“你想寻找的ks8凯发官方网站的解决方案,在地球的某个角落一定有人在做。”

2013年,他终于寻找到澳大利亚西澳州的一个研发团队,这是powervision的第一支海外研发团队。然而在这件事上,郑卫锋也承认,因为外国团队的拖沓自己交了不少学费。几年后,中国的研发速度突飞猛进,技术产业链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与人才积淀到位,如今研发团队启用的几乎都是中国工程师。

由最早做vr转型到做行业应用的无人机,再到2014年由to b转到了to c,进军消费级市场并将其全球化,郑卫锋自我解嘲:“最后没想到,to c竟然是个‘大坑’。即使前期的产品研发做到万无一失,用户也不一定会买单。产品要迭代到使用户特别满意,甚至要越过一定的拐点才会迎来爆发式的销售增长。”他脸部闪过一次疑惑,“这个拐点究竟又会何时来到呢?”

曾有朋友问他是否在美国长大,当听到否定的答案时朋友惊呆了,问他为什么敢挑战消费级产品的机器人,并称赞他实在太勇敢了。郑卫锋有些自豪,也掺杂有另外一种复杂的情绪,“也许无知者无畏吧,提前知道真相的人还真不敢去尝试”。

“省劲不一定省事”

从一开始,powervision就走上了一条快乐伴随着痛苦的创新之路。“发明一个个炫酷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壁垒极高。”郑卫锋说,“我们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积累,是靠一张张图纸、一个个元器件、一颗颗螺丝钉、一堆堆电子料、一行行代码垒起来的,这不是随便一个公司砸下几十亿元就能立马做到的。很多人问我核心技术是什么,我说没有核心技术,因为我们的机器人是跨界整合的产品,所有地方都是核心技术。”

郑卫锋十分憎恨抄袭。“太多的人想速成。谁都愿意做省劲的事,但反过来看,省劲的事最后不一定省事。”他不赞同一些企业家标榜自己“敢为天下后”,也不欣赏一些商家定位说要做中国的costco,或是做中国的无印良品,“我们不能总是去复制、去模仿,应该鼓励创新,鼓励去冒险,这样人类的前进步伐才不会被阻挡。”但他又长叹一口气,“尽管冒险约等于失败。”

为了向记者证明团队的创新基因,郑卫锋拿出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一个人脚踩冲浪板在平静的湖面急速滑行,乐趣盎然,而此人使用的工具正是powervision今年上市的新品电动冲浪板waveshark。“以前冲浪对天气条件和场地都有严苛要求,水温、阳光、风速、浪的高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冲浪体验。现在有了这个配备泵喷式推进器的新型冲浪工具,浪就在手里,即使身处平静的湖面和河面,无风也能起浪。”对waveshark的亲身体验让设计者郑卫锋本人十分上瘾,但在项目研发的起始阶段,一个电动冲浪板的成本高达七八万元一台,“成本高得让我差点将其停掉,但我觉得成本一定会降下来,只是时间和数量问题。”他预感这个产品能迎来爆发式增长,“一旦拥有了革新的工具,一个崭新的运动就能崛起。”

说罢,他又拿起一个小型机器人随动s1,宠溺地称它为“手机智能魔盒”。“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三轴机械防抖云台。”郑卫锋面对摄像头摆出各种既定手势,随动s1随之开启了自拍、跟拍、录像跟随模式,“普通的云台,用户是不会让它进兜的,但这个小魔盒既是手机支架、又有磁吸功能,既是充电宝,又是ai摄像设备,它应该会成为用户随身携带的高频手机伴侣。”同时,他又陷入了沉静的思考,“目前它还处于小众市场,但我们想让它出圈,首先需要取个形象生动的名字。”他强调,“不能再叫‘云台’,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个云台了。”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郑卫锋指着一进公司门就能看见的一堵巨大的专利墙,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项专利证书。“我们不是为了专利而专利,是为了活着。当你的产品失去了创新和差异化之后,你的品牌就是无本之木了。”

“企业的创始人就是挖渠人”

随动s1上市以后,youtube头部博主unbox therapy对其进行了评测。郑卫锋眼里神采闪动,“当我刷着下面一条条‘amazing’的赞扬评论时,是我创业多年来最开心的时刻。毕竟两年前,它只是一个初步想法,今天却被我握在手里,而这个星球因为拥有了这么一个小玩意平添了无穷的乐趣。”想了想,他又笑着补充:“我是它的设计者,是它的缔造者。如果未来有一天,我看到满大街的人都在使用它时,这比给我好多辆法拉利都开心。”

刷产品评论能给他带来无穷的快乐,而2019年水面机器人powerdolphin小海豚由3000人盲评获得“爱迪生发明金奖”一事,也让他受宠若惊。该奖被誉为工业设计领域的奥斯卡奖,郑卫锋领奖时感慨,“当今的设计大奖针对的不只是外观本身,还有它背后的研发、结构、机构等一系列的组合体。这是中国人首次得奖,特别自豪。”

作为企业创始人,郑卫锋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很多想法很好,但是成本特别高,不得不取消;或者增加了一个设计点,最后产品延迟了两个月才上市;或者把一眼认定的人才挖过来,最后却感觉不甚满意;或者当时我们实现了水下智能拍摄,最后却发现大部分河水都是浑浊的,时常面临着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他坦言,“这种事太多了,每天都在发生。如果坚持到最后证明你是正确的你会很开心,但一旦证明你错了,你又会陷入无尽的痛苦。甚至不夸张地说,我每周只有几个小时是真正开心的。”

11年的创业经历让郑卫锋感觉,一位企业的创始人就是挖渠人,永远在疏堵,“把渠挖大,让水流越来越宽,最后变成一条大河,企业才有可能生生不息”。

接受完采访已经晚上7点半,郑卫锋稍显疲惫,但他看了看表,强打精神,立刻又钻进了旁边的一间会议室。助理解释说:“郑总还要召开一个设计相关的会议。”

五六年前,媒体总把powervision定位为无人机公司。在郑卫锋看来,传统的无人机本质上还是遥控飞机,需要飞手进行操控,对飞手的训练水平、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而自己的整个团队目前所研发的飞行机器人,能自主起飞、降落、执行任务及充电,将真正实现智能化自主飞行,为更多场景的应用和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如今,相信几乎没人再称powervision为无人机公司了,因为这个团队和其创始人在变幻莫测的ai浪潮中始终无畏无惧,他们的创新基因在不断促使他们走出舒适区,他们的想法在不断更新,产品在不断迭代,他们还渴望着设计的机器人能改变世界。

(责编 惠宁宁)

本文刊载于《法人》杂志2021年09月总第211期人物栏目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