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眼中的笑意温暖了我们的心田,你们的友好善意将永驻我们心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诚挚地说,“志愿者,谢谢你们!”
1.8万余名赛会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了热情服务。每一名志愿者,都是一朵燃烧的“雪花”,点亮自己,温暖他人,凝聚起拥抱世界的力量。
全心付出 赢得赞誉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一段短片浓缩了志愿者在冬奥会的工作瞬间。风雪中坚守的身影、岗位上灿烂的笑容、告别时不舍的泪水,都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致敬环节,作为志愿者代表,云顶滑雪公园志愿者李俊翰站在闭幕式舞台中央,接过象征荣誉的红灯笼。“服务冬奥会,我收获了一生难忘的志愿经历。”19岁的李俊翰感慨,“我从团队每一名志愿者身上学到了坚守和责任。”
全心付出,全力以赴,志愿者们书写下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来自清华大学的志愿者孙泽宇和美国队运动员特莎·莫德的互动,获得网友广泛点赞。莫德还在社交网络平台分享和志愿者的照片,并配文“会非常想念他们”;一场大雪后,北京冬奥村的志愿者在寒冷的清晨铲雪除冰,日本队运动员吉田知那美在个人社交媒体用中文感谢志愿者;主媒体中心志愿者杜安娜编制二维码,为记者提供准确班车时刻表,获得国际奥委会交通考察团点赞;延庆冬奥村的志愿者在元宵节举办剪纸、捏彩泥、猜灯谜等活动,还为运动员们表演了舞龙、舞狮……
张家口冬奥村志愿者项雨天,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担任马耳他代表团执旗手,“吃豆包的珍妮丝让马耳他代表团获得更多关注,闭幕式上我特意带着她的照片,为马耳他代表团完成在北京冬奥会的最后一次亮相,我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分享同属冬奥会的故事,让我们结下友谊。”
展示风采 收获成长
北京冬奥会期间,各竞赛场馆的志愿者挥舞着印有“冰墩墩”的旗帜带着观众跳起“热身操”,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在云顶滑雪公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志愿者杨润宇和来自河北经贸大学的志愿者马浩嘉承担了赛事服务和观众体验两个领域的工作,在服务好观众的前提下,他们还会站在观众角度,及时发现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不足,第一时间加以改进。“每场比赛前,我们都会沿观众流线检查所有的设施及服务准备情况,希望给观众提供更加周到、细致、满意的服务。”杨润宇说。
活跃在各自岗位的志愿者们,向世界展示着开放、阳光、向上的青春风采,收获难忘的成长故事。
“他们说我们是最棒的志愿者。世界很小,期待下一次相见。”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陆延彤不舍地说,她在延庆冬奥村服务首次参加冬奥会的沙特阿拉伯代表团,“作为代表团与各部门之间的桥梁,通过协助他们解决训练、比赛以及日常生活等事宜,我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都提高了很多。”
在奉献中收获快乐,在服务中提升自我。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媒体运行领域志愿者葛菲,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冬奥会冰壶比赛赛期长,比赛密集,每一天在混采区服务各国各地区记者,让葛菲受益匪浅。“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葛菲说,“现场观察采访问答环节,让我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对未来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志愿者的热情帮助,也收获了暖心回报。北京冬奥村媒体中心志愿者杨柳,是北京体育大学捷克语专业的学生。为了感谢她的服务,捷克电视台记者特意将富有捷克特色的t恤赠予她,作为回礼,杨柳也送给对方一个虎年小玩偶。“这是他们对我工作的肯定,也将成为激励我继续学习的动力。”杨柳说,“和他们的每一次交流对我来说都是学习,能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特别开心。”
学习不断 奋斗不止
北京冬奥会虽然闭幕了,但大多数志愿者依然坚守岗位,将继续服务北京冬残奥会。
为了让志愿者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国家体育馆的350余名闭环志愿者提供线上体育课,包括如何在狭小空间进行最大限度身体锻炼,如何通过小动作、小游戏达到锻炼效果等。“我们接受了残疾人服务礼仪、基本助残技能等相关培训,再加上冬奥会的志愿服务经验,我们有信心在北京冬残奥会继续展现青春风采。”志愿者杨宝荣表示。
总结经验,提升素质。北京冬奥会闭幕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师生宣讲团,全面开展“我和我的冬奥故事”系列宣讲活动,将冬奥会志愿服务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主媒体中心志愿者张瑞1月3日就进入闭环,并连续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我期待结束冬残奥会服务工作后,带着这份难得经历回到校园,将奥运故事、奥林匹克精神讲述和传递给更多青年学生。”张瑞说。
志愿者们在北京冬奥会的付出,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我们即将迎来北京冬残奥会的启幕,志愿者们会继续作为文化、友谊、团结的使者,为各国各地区来宾做好服务。”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滕盛萍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3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