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法制日报|有一种力量叫传承 -ks8凯发官方网站

我与法制日报|有一种力量叫传承
2020-07-29 14:25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覃汇

我与《法制日报》有着挚深的情缘,风雨兼程,一路相随。

1986年盛夏,父亲从教育系统调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司法处,担任宣传科科长,从此开启了政法生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有幸在父亲的办公室里第一次接触了《中国法制报》(《法制日报》的前身)。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一份中央级的报纸是极为珍贵的。报纸经办公室同志相互传阅后,父亲会把有参考价值的剪下来,贴在一个厚厚的本子上,以方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参考。每每新学期,父亲还会从旧报纸中挑出一些整张的,用来给我和大哥做书皮书套。我和大哥也早早习惯了这种节俭的生活,还有那种特有的、淡淡的油墨味。在司法处工作的那些年里,父亲每年都会向《中国法制报》投递一些关于农村普法教育的稿件,大多是泥牛入海,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写作的酷爱。“失意不失志”“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也正是少年时代,父亲一直教育我和大哥的,而他是终生的践行者。

1990年仲夏,父亲又从司法处调入政法委工作。父亲的自传《那年那些事》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政法历史:“1993年1月,我与地委、行署分管政法及政法几家的主要领导,到广东湛江参加三省区(粤桂琼)六地(玉林、北海、钦州、防城港、湛江、海口)第三届政法工作协作会议。之后,1996年3月,在玉林召开第六届协作会议,增加了三亚、阳江变成8地市。到1999年3月,又增加了贵港,再后来又增加了茂名市,叫做三省区十市政法工作协作会议。”作为一项跨省的政法联动工作机制,《法制日报》先后多次进行了跟踪报道,对这种交流模式、交流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父亲也曾用这个事例教育我和大哥,“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未来,选择不一样的平台,结果可能截然不同”。报刊亦是如此,选对就好。

2000年,在《法制日报》创刊20周年之际,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专门为《法制日报》题词“宣传民主法制 促进长治久安”。此后,全国各类法制报刊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同年7月1日,由《广西法制报》《公安时报》《广西交通安全报》合并而成的《广西政法报》创刊,父亲兼任《广西政法报》玉林记者站的第一任站长。这个“头衔”并不好当,因为在那个年代,除了要统筹稿件,还要为征订报纸的任务数操心。至今,我还依稀记得父亲骑着自行车,逐一到各个物流运输车队动员征订报刊的画面。不过,父亲很享受这样的付出,因为作为法治“麦田”的守望者,他拥有四季的春天。

2006年冬天,在父亲从玉林市委政法委退休3年后,我从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调入市委政法委工作。在父亲战斗过的这方热土上,我感觉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此时的政法委,已经从过去的七八个人,增加到20多个人,与父亲同一时代的叔叔阿姨几乎全部退休。“熟悉”,是因为我所用的办公室竟然是当年父亲使用的,还有报架上那份再熟悉不过的《法制日报》。之后的好些年里,《法制日报》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的重要路径。我也会像父亲当年一样,用剪刀把报纸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贴在厚厚的本子上……那些年里,经常有人调侃我,“上阵父子兵”“子承父业”。的确神哉,在历经了父亲当年的各个岗位后,我于2013年深秋调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工作。

2019年元旦,《法制日报》改版了。报纸增设了“法治政府”“政法聚焦”等专刊专版,推出了面向专业受众的高品质专版,创刊的目标、定位更清晰了,版式设计也更俊朗了,百姓对她的认可度更高了。也正是这一年,我从调研室主任的岗位调任至办公室主任。工作上的缘故,自然而然与法制日报社广西记者站的莫晓松站长、马艳等同志有了更多的交集。他们心系群众,深入一线,写出了不少好文章,反映了不少基层的声音。《法制日报》及辛勤的报社人默默耕耘,一丝不苟,传承和发扬着办报宗旨,培育和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把法律的利剑高高悬起,把法律的天平稳稳托起,把法律的知识播撒到神州大地。

2020年,父亲77岁、我44岁、《法制日报》40岁。40年,弹指一挥间。在岁月的长河里,无论是父亲、我,还是《法制日报》,就像三条紧密相连又倏然分开,到了某个点又紧紧贴在一起的线,我们都汲取着前辈的力量,不断前行,为法治中国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