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法制日报|角色转换 挚爱依旧 -ks8凯发官方网站

我与法制日报|角色转换 挚爱依旧
2020-07-29 15:21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高志海

作者本人

读着“我与《法制日报》”征文的消息,看着泛黄的《中国法制报》创刊号,在品味《法制日报》厚重的同时,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20世纪90年代。

1990年3月,我从家乡山西运城应征入伍,来到天津汉沽一个四周邻水的营区,开始了军旅生涯。

艰苦而又高强度训练的新兵连生活,除了枯燥的队列、军事体能等基础性训练外,还有必修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军队日常礼仪及生活规律培养。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在连队的法制教育课上听到了《法制日报》这个名字,在连队的报刊架领略到了《法制日报》的“风采”。从此,我便与《法制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结束后,我很荣幸被分到了部队宣传科,当上了一名报道员,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干新闻,肯定离不开报纸研读。由于部队官兵的法制教育资料和案例主要来源于《法制日报》,通过读《法制日报》,官兵们既了解了典型案例的案发经过,又在案例剖析中得到了警示、增长了法律知识,《法制日报》成了部队法制教育名副其实的“活教材”,《法制日报》也成了官兵喜闻乐见的报纸。因此,《法制日报》在部队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享受”着同等“待遇”,每个连队乃至每个班的报架上都少不了《法制日报》。而我,作为负责报刊订阅、图书资料管理的宣传科的报道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先天条件”,没人和我“抢”报纸看,我可以在办公室或宿舍静静地细细品读《法制日报》,研究版面栏目、稿件需求和稿件架构。

随着对《法制日报》的熟悉和研读,我开始努力从“读者”向“作者”转换。这,可不是一件易事!年轻气盛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斗胆迈开了“登天”的步伐。部队工作中,只要是与法制工作沾边的,我都及时撰写成新闻消息、拍摄制作成图片新闻,经单位审核后,第一时间邮寄给《法制日报》。然而,现实却一次次沉重地“打击”着我,每次自认为很好的稿子,充满希望地寄出后都杳无音讯。

发稿“梦想”接连破灭后,我投稿的积极性和勇气几乎被“清零”。就在我“胡思乱想”准备彻底放弃给《法制日报》投稿时,我收到了《法制日报》的刊稿来信,信中“您的每篇来稿我们都会认真甄别,细心对待”的言语让我真切体会到了编辑们的辛苦和负责,让我坚定了向《法制日报》投稿的信心。1995年12月14日《法制日报》第六版刊发了我在《法制日报》的“处女作”——部队官兵利用报纸学习体育法的图片新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0余年的军旅生涯,我从一名报道员成长为一名新闻干事,并且留下了厚厚的刊稿剪贴。

2001年5月,我带着刊稿剪贴,到北京农业展览馆参加了当年的转业军人供需见面会。凭借厚厚的刊稿剪贴和不到30岁的年龄优势,20余家单位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愿意接收我。最后,我选择了到法院工作。

法院大量的案件和法制工作,犹如法治新闻的富矿。到法院工作,与《法制日报》“对路”了,工作接触更密切了。更难得的是,我有幸继续从事新闻宣传“老本行”,与《法制日报》更密不可分了,增添了更多书写“精彩”的机会。近20年的法院新闻宣传工作,《法制日报》刊载了多篇我撰写的稿件。2006年,因积极为《法制日报》撰写稿件,成绩突出,我被《法制日报》授予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了凯发app官网登录的荣誉证书。此后,我还被《法制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并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斗转星移,《法制日报》与时俱进,已发展成集报、网、端、微于一体门类齐全的中央级主流媒体。这其中,《法制日报》始终秉承着讲政治、重导向、精法治的宗旨和路径,一直忠诚坚守、捍卫着党在全面依法治国领域和政法战线的主要喉舌、党和国家在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憧憬未来,《法制日报》发展必将更加辉煌灿烂。

从读者到作者,从作者到读者、作者兼融,依然在法院从事着法治新闻宣传工作的我,在为《法制日报》发展进步感到骄傲欣慰同时,愿意在所挚爱的《法制日报》引导下,做《法制日报》忠实的读者、负责任并不断追求卓越的作者,努力书写精彩人生。

(作者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办主任)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