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网季赛“寻觅‘绿色’”获奖名单中,三等奖获奖作品《层峦叠嶂》疑为ai合成,引发社会关注。
争议作品《层峦叠嶂》,图源:网络
不少网友直言“图片一眼假”“ai痕迹非常明显”,也有部分评论表示,ai技术已经发展到了“足以以假乱真”的地步,“成功混入”摄影艺术行业竞赛中,对于参赛者和艺术行业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图源:网络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网季赛部主任李学朴表示,赛事规则明确禁止ai合成作品参赛。主办方获悉后,立即联系了该作品作者。但是作者迟迟未能提供相关原始素材。之后,四川省摄影家协会ks8凯发官方网站官网发布最新回应称,在本次赛事结果发布后,网络上针对三等奖作品《层峦叠嶂》出现了许多争议。赛事组委会高度重视,经调查研究,现决定取消其入选获奖资格。
对此,《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菲表示,未经允许使用ai生成物参加摄影作品竞赛涉及创作诚信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会对整个职业共同体的信任基石产生冲击。
记者了解到,随着ai技术的发展,确有ai作品参与摄影赛事并且获奖的情况。此前,在巴拉瑞特摄影双年展上,瑞典摄影师诺登斯基尔德用ai工具创作的《相爱的双胞胎姐妹》夺得桂冠。但随之引发了人们对ai在艺术创作中作用的讨论。ai艺术创作的边界在哪?是否需要警惕ai制图的使用?众多摄影艺术家对此不满,认为将人工智能与摄影联系起来是对摄影和摄影师的极大的不尊重,人工智能不应该被纳入摄影奖项或展览中。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数智化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李悦分析认为,参赛者参加摄影比赛的作品是运用判断力,对光线、构图、角度进行个性化创作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品。而ai作品参赛者是依托于计算机软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而产生的作品,ai作品与传统摄影作品进行比赛有失公平,破坏行业人员积极性,但可以单独设置ai绘画大赛。
李悦同时表示,ai生图是否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归属问题争议不断,而我国法律对ai作品著作权属尚无明确规定。但是从司法判例中可以看出,法院认可创作者对ai作品享有知识产权。
此前,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2023年,李某使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通过输入数十个提示词,设置相关迭代步数、图片高度、提示词引导系数以及随机数种子等,生成了数张人像图片,并发布在某社交平台上。后一自媒体账号发布《三月的爱情,在桃花里》文章,使用了其制作的图片。
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生成的图片,图源:网络
李某认为,对方未获得其许可发布图片,侵犯了署名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故而诉诸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李某直接根据需要对涉案人工智能模型进行相关设置并最终选定涉案图片的人,涉案图片是基于原告的智力投入直接产生,体现出了原告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原告是涉案图片的作者,享有涉案图片的著作权,最终判决被告侵权成立。这是法院对ai绘画大模型使用者在生成图片上享有创作权益给出的首次认可。不过,判决也强调,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需要视个案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对于ai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需要厘清何种程度的创作会被认定为独创性,ai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立法需尽快完善。”李悦说。
王菲则表示,ai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大势所趋,如何规范使用成为关键。“首先,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与保护公众知情权的需要,ai生成图片应显著标注其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或模型;其次,生成过程应明确可追溯可验证;第三,区分可应用ai生成的图片范围、限制生成的类型、禁止生成的类型,以满足公序良俗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