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四次会议提出的要求,既意味深长、指向明确,更需要落实到改革实践中去。
为什么这个时候强调改革要“味浓、成色足”?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人们对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的意义和作用的认知已经毋庸置疑了,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改革疲劳症和倦怠感,不少人还有畏难情绪。有的人认为该改、能改和好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可以歇歇脚、喘口气了;有的地方和单位改革则往往浅尝辄止,常常在走形式、过过场,搞点气氛、表表态上兜圈子;特别是,有的地方和单位当改革“改到自己头上”、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时则见风使舵、裹足不前,当改革触及到深层次问题或涉及到民生领域“老大难”问题时则畏手畏脚、绕道而行,“麻辣滚烫”不够等等,于是在改革上往往表现出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我就人、避大就小和避难就易,停留在隔靴搔痒、点到为止上,这样的改革当然味道不浓、含金量不高了。
改革味浓成色足,就是要“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深刻昭示我们,改革从一开始就是被问题倒逼的,之后的每一次深化都是拿问题开刀,向顽瘴痼疾开火,在一次次问题的突破中前行。改革味浓不浓、成色足不足,说到底就看最突出的问题解决得多不多、彻底不彻底,特别是那些深层次的突出问题是不是还一次次地在原地打转转。改革味浓成色足,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让改革开启新征程。
改革味浓成色足,就是要勇于向“深水区”“无人区”挺进。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体现的是一种探索精神。改革开放40多年过去了,面上的问题都“捞”得比较干净了,现在需要潜到“深水区”去、深入到“无人区”去。只要是人民群众有诉求、有期盼的就去努力实现它;只要人民群众有意见、有怨言的就去革除它。这是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最该有的基本立场、态度和方法。
改革味浓成色足,就是要让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干部得到大力使用。改革味浓成色足,说白了要靠千千万万有使命、有责任、有情怀的干部去推动和实践。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更多这样的干部,需要极大地释放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此,正确而鲜明的用人导向是关键。要把那些愿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干部不拘一格地用起来,把他们放到“啃硬骨头”的吃劲岗位上去,放到打大仗、打硬仗乃至打恶仗的重要节点上去,既能发挥作用,又能锤打锻炼,让更多真干实干苦干巧干的优秀干部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让改革的味道更浓些、成色更足些,是时代所呼、事业所需、人民所盼,也是改革推进与深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逻辑和内在要求,应当成为共识、形成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