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款平台遇信誉危机 -ks8凯发官方网站

筹款平台遇信誉危机
2022-10-08 14:54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惠宁宁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惠宁宁

前不久,有关水滴筹的话题冲上热搜。有媒体报道:“水滴筹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

8月21日,水滴筹官微发表声明称,任何高于筹款额3.6%的费用都不是平台收取。水滴筹表示,一些所谓的筹款中介由部分恶意推广的第三方商业组织运作,为筹款人提供不正当筹款方式的服务,对于此种伤害用户和其品牌的行为,水滴筹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抵制和打击。

针对此事,有网友表示理解,认为平台也是中介违规操作的受害者。但也有网友认为,平台对筹款项目监管失能。

近年来,以“让每个中国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为目标的筹款平台不断出现,如橙心筹、水滴筹、轻松筹等,一些大病筹款形成品牌,参与筹款的人越来越多。有报告显示,我国慈善组织2020年通过互联网募捐平台筹集善款超82亿元。

在“互联网 筹款”模式解决众多看不起病的人的实际困难时,也不断曝出问题,致使一贯以公益助力形象示人的筹款平台,形象大打折扣,让一些奉献爱心的人产生了疑问。

筹款平台漏洞多

“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甚至随意填写募捐金额,对患者病情夸大其词,对求助者的财产状况不闻不问。”早在2019年,水滴筹就被曝出监管漏洞。一时间,互联网筹款平台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成为热议话题。

“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各类筹款信息,我和周围朋友看到这类消息后一般都会选择捐款,或多或少。能够真切看得到患者的情况,很容易引发同情心,而且在朋友圈里,无形中拉近了距离,感觉就是朋友的朋友,是身边的人。”9月1日,“90后”白领李响(化名)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

可是,当人们通过平台捐出善款,以为自己在献爱心时,你真的知道钱去哪儿了吗?

“现在少了,原来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打开朋友圈、微信群,让人不禁感叹,怎么这么多人得大病呢?我身边有些亲朋好友,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捐一两笔,少则50元,多则一两百元。当时没想到大头给骗子了,现在很后悔。这些人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人得大病,也无法辨别照片上的人是不是真实患者。但实际上,捐款人中,很多人家境普通,也有的人上了年纪,自己也需要每天花钱吃药。”刘先生告诉记者。

根据公开资料,大病筹款平台多数分为三个业务板块:筹款、互助和保险。其商业模式是通过帮助患者筹款以获取流量,继而引流至互助业务,再进一步引流至保险业务,以此向保险公司收取佣金。

一方面,确实患有大病且经济困难、需要筹款的人,因为项目总数变多,越来越难吸引到足量关注,以获取能为其纾解困境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有个别人打起了利用他人爱心的歪主意,试图通过筹款平台“吸金”,炮制虚假案例,骗取捐款者钱财。这两种典型情况,为居中牟利的“筹款中介”创造了生存空间。

6月7日,中国慈善家杂志发布的《大病筹款灰色链条:“职业筹款推广人”最多抽走七成爱心款》称,有“职业筹款人”依附于大病筹款行业,通过推广转发方式收取筹款人高额费用。

所谓“中介”,实际上干的是帮筹款者包装推广的事,收取50%至70%的费用,明显超出合理范围。当舆论将矛头指向“筹款中介”的超高抽成时,平台却以“不是我们收的”为由置身事外。事实上,和其他具有平台属性的互联网企业一样,大病筹款平台也是筹款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方,有责任打击违规收费的“黑中介”,让真正需要帮助的筹款者无需求助中介。如果平台不能拿出有力监管手段,无异于放任与纵容此类违规行为。

9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搭建了平台,制定了捐赠规则,允许中介机构存在,同时掌握着平台的大数据,首先要做到自身合规管理和经营。另外,从投身公益、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也理应担当道义。

平台应加强透明度

当下,“黑中介”等乱象,对多个大病筹款平台带来不小负面影响。如何管好网络大病筹款,更好保障患者与捐款者双方权益?互联网公司(平台)保证平台基础信息的真实、安全、合法、高效,是公众信任的基础。

刘俊海介绍,网络筹款真实性涉及两方面,一是钱款流向的真实性,二是筹款的原因是否真实。出现乱象的原因是,黑中介趋利动机,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存在漏洞。“公众也要理智,不能爱心泛滥。很多人看见患者的病情描述以及图片,深表同情随即捐款。其实对于公众来说,很难辨别真伪。”

一直关注公益众筹运营模式的法律评论人金仲兵认为,从平台的角度,应加强自身管理。虽然这是一个新兴行业,但在几年的运行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在平台自身管理方面,一是平台定位要明确;二是平台上各类主体应分门别类;三是资金管理要透明、进行第三方委托;四是在风险意识和合规建设上,多与行业、法律、媒体界交流;五是向国外同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行业要做到合规发展,首先,必须明确,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对社会良善治理的最好回报。其次,必须肯定,进行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是解决行业资金不足的有效方案和正确途径。再次,第三方中介服务,是行业功能细分和更加专业化的体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并有利于提高行业服务、运行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努力培养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鼓励行业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强化行业监管和媒体监督;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即各运营主体的合规培训,找到漏洞,补齐短板;一旦有事,法律法规要保证及时到位,保证保护善举,打击恶意和违法行为。”金仲兵说。

刘俊海认为,行业要合规发展,首先要保证平台流程的透明度。水滴筹推出的筹款模式、资金安全性等,在确保落到患者之前,所有钱款应当控制在捐款人手里。但目前来看,这些机制都没有,所以说行业要自我严格规范。同时,平台也应加强对中介的管理,确保透明度,确保每个捐赠者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到捐赠资金的具体流向,并且可以赋予捐款人7天之内的后悔权。

专家建议专门立法

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保险、筹款平台等绝不是法外之地,平台和公众都有义务共同把这个机制运行好。同时,目前筹款难度加大、筹款成本提升,互联网筹款平台回归收费模式是必要的,但这种收费必须经过严格的信息公示、舆论监管、行业自律。

2018年6月5日,民政部发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名录的公告。公告称,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2016年以来,民政部先后遴选指定两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下称“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并接受了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基金会中心网的退出申请。

慈善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慈善组织必须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募集的财产应当专款专用,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规定用于慈善目的,不得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

对原则性、限制性规定,金仲兵建议,重新进行审视,明确各方当事主体及其责任、权利和义务,放开盈利部分空间,明确行业分利规则和比例,建立专款账户,对资金进行第三方委托监管。

对于水滴筹出现的中介抽成现象,金仲兵认为,鉴于法律现行规定的非营利性质,平台自身尚不具备从中盈利的空间,那么顺势出现的第三方居间服务及其抽成行为,显然涉嫌违法。对此,平台负有管理不到位和监管失范责任。如果出现非平台自主的犯罪行为,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4月7日,水滴筹开始试行向筹款者收取服务费,其试行公告称,过去5年多,水滴筹维持运营所需成本,一直由水滴公司补贴,未向筹款人收取费用。当时,有媒体评论称其“终于撕掉了最后一层带有公益属性的标签”。

对互联网大病筹款乱象,刘俊海认为,要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到标本兼治、源头治理。“互联网再大,也大不过法网。在互联网上要传播爱心,推进互助平台建设,让有能力人士的爱心,能够毫无障碍及时有效足额到达最需要资金帮助的人手里。这应该是水滴筹这种筹款模式的初衷和初心。互联网平台诚信、透明、合法是关键,捐款者、受益人、平台、中介,四方应各尽其责。”

刘俊海建议,在慈善法、公开捐助平台管理办法基础上,出台专门的互联网公益捐赠法或者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认为,既然是公益行为,平台就不应该收费,中介更不该抽成。如果禁止抽成,这件事入法了,黑中介自然没有生存空间。”

对筹款真实性的监管,刘俊海认为,应该引入公证程序。公证处对于筹款过程真实性、合法性做全程公证,必要时由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政府也要加大监管力度,每一笔捐款信息都应该和民政部门与公安机关信息共享。

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兆勇认为,水滴筹不管怎样,已经见到效果。要相信市场,相信平台,并且继续推进市场经济方向的努力。“中国古代乡村都有义田,也有义仓,有的还自办书院,这就是社会自救组织。”他认为,应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增加筹款平台透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责编 白馗)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