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3——法治建设乘风破浪 -ks8凯发官方网站

盘点2023——法治建设乘风破浪
2024-02-21 16:11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李辽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辽 

2023年,法治中国砥砺前行;百年变局中,法治初心坚定如磐。

图片

▲cfp

这一年,中国法治领域诞生了诸多值得纪念与回味的历史瞬间。中国在乘风破浪中,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确立了新时期民营经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精准惩治公司行贿,监督与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将法治理念与法治思维贯穿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全过程。同时,依法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权利,织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法治网,严惩网络暴力和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对醉驾宽严相济……共同见证着中国走向法治文明社会的现实历程。

“民营经济31条”激活“一池春水”

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经济正在平稳而快速复苏。为进一步激发内生增长动力,挖掘民营经济潜力。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被称作是“民营经济31条”,从问题导向部署、鼓励公平竞争、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等内容回应了民营企业家的关切,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了下好企业服务“先手棋”的具体要求。同时,首次把民营经济的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民营经济这“一池春水”必将活力无限。

新公司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公司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性法律,自其颁布实施30年来,历经4次修正、两次修订。2023年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公司法。

此次修订完善了公司资本制度,特别是完善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优化公司治理,允许公司只设董事会、不设监事会,但应当在董事会中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加强对公司股东权利的保护,但同时也强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完善公司设立、退出制度;完善国家出资公司相关规定;完善公司债券相关规定等。

此次修订也为便利公司投融资、优化治理机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制度选择,维护公司、股东、职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从重处罚”

2023年12月,刑法修正案(十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商业贿赂一直是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隐患之一。本次修正案精准针对行贿犯罪和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两方面作出了修改完善,提出有针对性的对一些严重行贿情形“从重处罚”,不仅惩治行贿犯罪,也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

刑法修正案(十二)体现了党中央对腐败治理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旨在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行政复议法“大修”确保依法行政

从1990年行政复议条例出台到1999年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再到2009年、2017年作部分修改,中国行政复议制度经历了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但随着时代变化,实践中暴露出案件管辖体制过于分散、吸纳行政争议的入口偏窄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行政复议法进行了20多年来的首次“大修”,并于2023年9月通过。

修订后的行政复议法明确了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定位,并形成了制度群,对行政复议的入口、过程、出口问题作了较大幅度调整,纠正了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进一步将行政复议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行政复议制度的法治价值和社会治理价值。

重拳严打跨境电信网络诈骗

近年,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高发。不法分子将诈骗窝点转移藏匿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不仅对中国国内民众实施虚假投资理财、刷单、网络贷款等诈骗,还衍生出人口贩卖、绑架、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危害严重,影响极其恶劣。

图片

▲2023 年,中国持续部署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资料图片

2023年,中国持续部署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9月,在公安部和云南省公安厅指挥部署下,中缅联合行动,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行动,4.1万名缅北电诈嫌疑人移交中方。同时,各部门推进协同治理和源头治理。国务院对涉诈重点地区实行动态挂牌整治,工信部压实企业反诈责任,中国人民银行加强行业监管。年底,《澜湄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内比都宣言》发布,各方同意加强打击跨境网赌电诈等犯罪活动。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受到显著遏制,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保障“舌尖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向来牵动各方神经。近年来,监管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违法侵权行为的打击遏制力度不断加大。

202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则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均依法支持了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同时从客观标准认定了“消费者”的范围,坚持在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这些案例统一了裁判规则,引导生产经营者合法生产经营、消费者理性维权,保护食品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最严罚单”全额履行保护生态环境

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南京胜科水务有限公司多次向长江排污,被法院判罚5000万元,并承担4.7亿元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3年11月,这张总额5.2亿元的全国污染环境“最严罚单”实现全额履行。

该案对中国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作出判决后,司法机关积极推动裁判执行,避免只管判决不管执行从而造成“天价罚单”空转,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对生态环境进行实质性保护和修复。同时,知罪与治理并重,通过调解方式引导企业相关股东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企业进行环保合规改造,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保治理。

多部门系统治理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行为因其复杂性和隐蔽性,导致被害人取证维权困难,执法机关办案存在瓶颈,为网络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2023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依法严惩网络暴力;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同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7起典型案例;11月,公安部公布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

多部门协同共治,明确法律适用标准,健全被害人救济机制,构建了多元治理格局,切实增强了对网络暴力的治理成效。

醉驾案件办理新规完善治理体系

自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各地依法惩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但存在醉驾案件执法司法标准不够统一、处理不够均衡等问题。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规定要根据案件具体情节,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明确了15种从重情节及一般不适用缓刑的10种情形。

图片

▲cfp

该意见统一了执法司法标准,确保执法司法更加规范,严密了醉驾治理的刑事、行政法网和规则体系,使依法治理醉驾的操作性更强。同时,更加注重考量醉驾的具体情节,确保公平公正地处理案件,对未来醉驾案件办理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完善了我国醉驾治理体系。

编审|渠 洋

责编|白 馗

校对|张波 张雪慧

编辑:刘晓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