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岳雷
当夜幕低垂,城市的璀璨灯火渐渐熄灭,大多数人已沉浸在睡梦中。但在夜的深处,有人仍在黑暗中挣扎,与失眠进行着无声的较量。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睡眠问题已不再是个人的小困扰,而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健康话题。
在中国,睡眠障碍也愈发严重,困扰着超过数亿人的日常生活。为了应对严峻的健康挑战,中国在2003年引入世界睡眠日,以唤起公众对睡眠重要性的认知,寻求解决睡眠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公众健康意识提升,睡眠产业在中国应运而生,并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
失去睡眠的庇护
在人生的旅途中,睡眠如同静谧的港湾,为忙碌的灵魂提供庇护。但如今,失眠的阴霾笼罩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像是黑夜中迷失的旅者,努力寻找回归甜美梦境的路。
▲范女士的日记和她赖以助眠的药物 岳雷/摄
“漫漫长夜,仿佛是没有尽头的煎熬!”3月4日,家住北京的全职妈妈范女士向《法人》记者诉说了长期失眠的痛苦。自从被查出身患恶性肿瘤,她的夜晚便不再安宁。“黑暗与寂静将我包围,我在孤独与无助中凝视着黑夜,吞噬一切,对未来的恐惧与不安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她在日记中如此写道。她说,失去了睡眠的庇护,每个夜晚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被无尽的痛苦淹没。
千里之外,上海的金融从业者李先生也深陷失眠泥沼。人到中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他难以觅得一夜好梦。生活质量也因此大幅下滑,焦虑和疾病随之而来。“有时候,我会羡慕那些能够一觉睡到天亮的人,对我来说,那种安稳和舒适是一种奢望。”李先生言语中透露出几分无奈和绝望,他渴望找回丢失的睡眠,重新拥抱美好生活。
睡眠障碍,这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共同面临的挑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睡眠问题困扰。而在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惊人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无数痛苦挣扎的个体,他们深切期盼重新找回生活的色彩与希望。
进入21世纪,人类对健康的理解与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际社会公认的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三项健康指标中,睡眠被誉为“生命之锚”。3月4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保磊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良好的睡眠不仅赋予人类充沛的精力,更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石。”
一般来说,人的一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然而,在匆忙的生活中,这一至关重要的健康指标往往被忽视。许保磊指出,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引发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时易怒、易激惹,合并焦虑、抑郁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器质性病变,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把睡眠障碍分为七大类,包括失眠症、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症、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睡眠异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和其他睡眠障碍。许保磊进一步解释,分类涵盖了从失眠症到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的多种表现,这些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患者需要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为提升全球公众对睡眠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于2001年发起了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从那时起,这一活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健康运动。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健康讲座、睡眠咨询、研究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旨在引导公众关注并改善睡眠。
如今,人类社会对睡眠问题日益重视,睡眠经济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黑暗中挣扎前行
回溯历史长河,中国古代文献中已有关于失眠、多梦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中提到“不得卧”“目不瞑”等,就是对睡眠问题的关注。然而,这些记载多是从医学角度出发,把睡眠问题视作个体疾病,而非社会性问题。
▲失眠人的夜,既安静又孤独 cfp
随着现代中国的演进,睡眠问题逐渐凸显,但受限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认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睡眠问题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物资匮乏、生活节奏缓慢的年代,人们或许明白“吃得好不如睡得好”的道理,但对睡眠障碍多选择默默忍受。那时,睡眠经济这一概念更无从谈起。
这一切,在2003年中国引入世界睡眠日后发生了显著改变。随着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论坛纷纷关注睡眠问题,公众对睡眠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熬夜”“失眠”等表面现象,而是延伸到了更深层、更广阔的领域。
世界睡眠日的引入,如同给中国民众带来了一把解锁睡眠之门的金钥匙。人们开始热衷于讨论如何提升睡眠质量,分享改善睡眠的小妙招,尝试调整生活习惯,借助现代科技产品来优化睡眠质量。健康睡眠的理念如春风拂面,逐渐深入人心。
资本的敏锐触觉,迅速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创新的睡眠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睡眠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这股浪潮下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类产品——记忆枕、睡眠监测手环和非药物类睡眠保健品,成为市场宠儿。
记忆枕,源于美国宇航局的一项发明,凭借其慢回弹特性,为用户带来更为舒适的睡眠体验。记忆枕的推出,不仅在航天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也开启了人们对健康睡眠的追求。
跟随着科技的脚步,睡眠产品迎来了新突破。睡眠监测手环的普及,使人们能够实时监测自己的睡眠状况,从而更加精准地调整生活习惯。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人们对睡眠质量的理解,也推动了健康睡眠文化的传播。紧随其后,非药物类睡眠保健品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基于天然成分的产品,以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它们的出现不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睡眠改善选择,也促进了保健品市场的细分和专业化发展。
2015年前后,中国资本市场对睡眠产业的投资热情开始升温,智能睡眠产品如智能床垫、助眠灯、助眠音箱等相继问世,为睡眠市场带来了新热点。这些产品既展示了睡眠科技的崭新成果,也预示了睡眠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传统的医学记载到现代社会广泛追捧,从单一产品到多样化的市场选择,中国的健康睡眠浪潮,正在不断掀起新高潮。一茬又一茬的创新产品,不仅展现了睡眠科技的迭代升级,也清晰地描绘出睡眠市场的演变历程。
一掷千金求好梦
如今在中国,健康睡眠已不再是简单的生理需求,而是一场消费者愿意为之投入真金白银的消费热潮。为了求得宁静的夜晚和甜美的梦境,许多人愿意一掷千金。
范女士就是一个真实写照。多年来,她为了拯救自己的睡眠,已经花费近10万元。她对记者表示:“市面上所有类型的枕头,我几乎都尝试过,从传统的荞麦皮枕到高端的乳胶枕,价格跨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除了在床品上下足了功夫,她还在饮食、保健品、按摩仪器上花销巨大。
李先生同样大方。他购买了褪黑素、安神滋补茶等保健品以及头枕、眼罩、助眠仪等辅助睡眠设备。为了更科学地管理睡眠,他还专门购买了一块高端智能手表。他表示,只要是对睡眠有益的产品,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购买。
据权威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国消费者愿意掏钱购买助眠产品。线上渠道成为助眠产品销售的主战场,其中综合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尤为受到欢迎。
这一消费趋势推动了中国睡眠市场的迅猛发展。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3000余家与睡眠经济相关的企业,并且每年新注册成立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中国睡眠市场的崛起并非偶然。”3月4日,睡眠产业分析师张怡对记者表示,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睡眠需求的不断增长,睡眠经济已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涵盖了传统的睡眠药品、保健品,新兴的智能睡眠设备、人工智能睡眠服务以及专为追求高质量睡眠而设计的培训课程等类目。此外,新型旅游项目如睡眠酒店、睡眠度假村的兴起,也为睡眠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张怡预测,未来,中国睡眠市场有望在资本加持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并有望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重要引擎。不过,她也提醒,确保睡眠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满足多样化人群的需求以及加强行业监管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编审|渠 洋
责编|白 馗
校对|张波 张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