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辽
8月2日,内蒙古赤峰某研学团老师臧庆博带领团员乘坐高铁来到北京。当天,他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我们遇到了新疆阿克苏少年团,他们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和他们相比,我们很幸运,两个多小时的高铁就能直通北京。”但三天后,他向《法人》记者抱怨:“北京的景点几乎都被研学团塞满,处处都是人,不知道这趟北京之旅的收获究竟是什么。”
今年暑假,将探究性学习与旅行合为一体的研学旅行在新冠疫情放开之后持续升温,有的项目动辄上万元费用也被一抢而空。但火爆的背后,行业乱象丛生,存在着安全性差、费用高、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课程设计粗制滥造等诸多问题。
资质之惑
“研学旅行”一词,最早出现于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此后,作为一项撬动素质教育改革的杠杆举措和探索旅游转型发展的崭新方式,逐渐走入中国教育界及旅游界的视野。
近几年,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引导着研学旅行持续走俏。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同年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到推动研学实践活动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研学旅行人数增至494万人次,2022年突破600万人次。当前,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进入“暑期”模式,研学旅行更是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博物馆订单量同比增长232%,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7月环比前两个月增长280%。
目前,市面上的研学旅行基本分为三种组织形式,一种是学校与旅行社或培训机构合作,一种是培训机构与旅行社合作,还有一种就是大量培训机构转型,自己单独面向市场开团。近日,广州某研学品牌创始人林斌告诉记者:“第一种形式的特点是规模化,参团动辄几百人,但路线和课程设计标准化、程式化;第二种相对来说在后勤和课程设置上更有保障;第三种操作相对灵活,但参差不齐,最优质和最低端的研学团往往都出现在这里。”
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开展研学旅行的主办方和承办方都应该具备一定资质。其中,承办方应为依法注册的旅行社,并且具备一定等级,连续三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不良诚信记录、经济纠纷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还应设立研学旅行部门或专职人员,宜有承接100人以上中小学生旅游团队的经验。但由于并非国家硬性规定,一些具备生源优势的培训机构并未与旅行团合作,而是自己单独开团。同时,目前开办一家研学机构,也不用办理研学相关资质,因为没有。
对于未来可能会面临的资质相关政策,一位不愿具名的研学机构负责人表现出担忧:“国家监管是好事,能让行业健康发展,但就怕资质提高,误伤一批真正优秀的民间研学团。毕竟,旅行社不懂教育,如何做到真正的研和学?”
安全之忧
家长最关心的,无疑是孩子的安全问题。7月下旬,四川乐山市民彭文婕陪孩子参加广东珠海线路的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原本情绪高昂的彭女士却备感失望,“珠海气温普遍达到40℃,但我们的项目90%都在户外,小朋友顶着烈日在拥挤的人群中排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随团老师除了准备一些常备药,也没有别的应对措施。”
“提前踩点很重要。”林斌说,“研学机构应该提前考虑安全因素,比如可能会出现的擦伤、摔伤风险,食品安全风险,饮水安全风险等,但并不是每家机构都能做到。”
家住江苏南京的王方(化名)向记者表示,她曾在高铁上遇见山东某地研学团,老师们都很年轻,看上去明显经验不足:“小朋友拖着沉重的行李,老师们不仅不帮他们放到行李架上,都杵在旁边刷手机,最后行李堆放得乱七八糟。一问才知道,这些老师都是利用暑假打工的大学生。”她不禁反问:“这些老师自己都是孩子,怎么照顾小朋友?”
▲2023年暑假,首都博物馆中挤满了研学团的孩子们受访者供图
王方曾陪孩子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大型研学团,“因为学生多,一位老师盯10个孩子,经常乱作一团。幸好有家长陪同,否则不知要出多少意外。”目前,青少年研学旅行安全基本依赖“人盯人”模式。林斌说:“‘人盯人’最靠谱,我们会尽量派有子女抚养经验的老师。优质团基本是一个老师盯4个孩子,相对安全。”
多增加老师意味着增加成本。江苏无锡某研学机构负责人陈爽(化名)向记者透露,当地随团老师的报酬一般是每天500元。他称:“少派老师可以省很多钱,但安全是大事,我们从来不敢节省成本。”
虽然旅游消费井喷,但几位研学团负责人都告诉记者,今年的研学旅行很难做,究其原因是游人太多。“火车票、飞机票、酒店非常难抢,也增加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在江苏江阴从事了25年导游工作的顾青,近几年专做青少年研学旅行,但他果断放弃了8月的黄金期,“所有接待都饱和了,我怕孩子们体验不好,更怕带来安全隐患。这几年我们越来越保守,稍微有一点风险的项目都不敢做。”
价格之困
新冠疫情后,为抢占市场,涌现出很多低价旅游团,其盈利主要依靠游客景区购物。但研学团因为针对青少年,不适合景区购物模式,因此价格相对较高。
在网上,同一个目的地的多条研学线路,内容和价格有着较大差别。例如,从北京出发,一条涵盖三星堆、都江堰、大熊猫繁育基地的“4天3夜三星堆研学营”线路,人均6000元;而一家知名教育机构推出的“5天4晚探秘三星堆亲子营”研学线路,人均超过两万元。比较课程设置后,记者发现,前者更像是“只游不研”,后者则增加了古法制陶、古法制玉、考古挖掘等诸多知识详解与体验。
北京市民钱玲玲刚和孩子一同参加了“张掖—嘉峪关—敦煌”研学旅行,平均每人花费1.2万元。“项目很丰富,很用心,孩子体验很好,但价格也是真的高。”
顾青介绍说:“我们带团去陕西西安碑林时,会教孩子们亲手制作碑刻拓片,人均成本两三百元;去敦煌莫高窟时,会让孩子们体验手工泥塑或绘制泥版画,成本也要人均300多元。一趟旅行下来,各种手作成本加在一起,价钱自然不菲。”
“其实,课程费、服务费是固定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当地成本。”林斌说,“今年,同一条路线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惊人的价格差,这是我第一次遇到。比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暑假前当地一晚住宿费只有几百元,现在旺季则涨到了一两千元。”
北京作为研学旅行热门目的地之一,受到各地研学机构追捧。臧庆博称:“我们今年8月的北京研学旅行项目,在3月就报满了。但进入5月和6月后,北京住宿费、导游费大幅上涨,原价一晚500元的酒店涨到了将近2000元,当地导游价格也翻倍,涨到了每天1000元,而且还一人难求。所以今年一些培训机构与旅行社的合作崩盘,因为没有利润,旅行社直接甩团了。说起来,我们还是赤峰市2023年北京线路研学团中唯一成团的。”
另有一些情况也让价格水涨船高。“有些研学团会找当地知名学者带队或讲课,这些专家名声在外,出场费自然就高。”陈爽告诉记者,“还有研学机构为了大规模招收团员,采用分包形式,分包商会拿走很多利润,也抬高了研学旅行价格。”
体验之思
研学旅行既然打着探究性学习的旗号,能否真正学到东西?
“现在,大部分旅行社都打着‘研学’的牌子做旅游夏令营,感觉‘研学’这个词已经被用烂了。”彭文婕说,“同样一条路线,有不同旅行社和机构在做,广告语都很诱人,但究竟该信谁的,哪个团能真正学到东西,不好判断。”
近日,某旅行社工作人员张莉(化名)告诉记者,因为没有专业讲授老师,旅行社在单独开办研学团时,只能聘请旅游地的老师来讲课,很多老师滥竽充数。“如果从出发到结束,有一位知识丰富的老师贯穿全程并讲解知识,对小朋友的学习和研究会起到关键性引领作用。但这样的老师非常少。”
一些学校组织的大型研学团由于规模庞大,不得不将课程研发标准化。例如,不管目的地在哪儿,“研学”都仅限于在某天晚上请一位专家来讲课。但家长们对于研学的效果期待很高,希望孩子能深度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在知识面和世界观方面能获得大的突破。
然而,现实中,大部分研学团并没有课程主线,大家到了景点,拉横幅拍照,然后离开,让研学旅行沦为了“到此一游”。三年新冠疫情,让家长对孩子们的成长规划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外出体验式教育,研学旅行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鱼龙混杂的市场,不仅让家长们焦虑,也让从业者压力倍增。虽然今年研学旅行格外亮眼,但却深藏近忧与远虑。
责编|白 馗
编审|渠 洋
校对|张波 张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