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马树娟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司法治理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帮信罪案件数量已跃居各类刑事案件第三位;案件类型以“两卡”(手机卡、银行卡)案件为主,占帮信罪案件总数近八成;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特征明显。相关数据引发社会关注。
帮信罪,顾名思义,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为其犯罪提供服务器托管等ks8凯发官方网站的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从司法实践来看,很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之所以能够得逞,与他人提供各种帮助服务密不可分。以提供“两卡”为例,这种行为虽非大恶,但却给不法分子获取犯罪所得打通了关键一环,而且给公安机关的溯源打击带来不小挑战,因此社会危害不容小觑。
为了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信罪,这为打击信息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从此次调研报告发布的数据来看,帮信罪被告人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特征明显,初犯人员占比较高。这类人群之所以成为帮信罪案件高发群体,主要在于其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阅历少、法治意识淡薄,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容易放松警惕,结果沦为了犯罪“工具人”。这也凸显出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当前有的电诈犯罪组织已经将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更凸显出加强相关普法工作的紧迫性。
对网络犯罪进行溯源治理,预防帮信犯罪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有关方面持续加强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三低”人群不被蝇头小利所惑,不去逾越法律底线。相信通过增强“三低”人群的法治意识,必将有效遏制帮信罪高发多发态势,而这也将为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上游犯罪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