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是井冈山精神的诞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全境保留了980多处红色遗存,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全中国。
自2020年以来,吉安市利用革命老区红色富矿优势,按照“抓示范、创特色、带整体”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红色名村建设,切实将红色名村打造成传承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高地、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红色地标,让过去先进的现在更先进,昨天光荣的今天更光荣。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红色名村104个,全市红色名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都超过30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7000元。
红村联盟 资源共享
“自从搞了这个大联盟,村与村之间交流多起来了,我们村干部干事劲头更足了,工作也越干越好了。”青原区敖上村党组织书记黄小华说。她口中的“大联盟”,是青原区开展的红色名村“党建纵横联盟”活动,通过组织红色名村党组织书记同台竞技,对标提升,全面营造比学赶超、协作共进的浓厚氛围。
着眼破解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近些年来,吉安市持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打破农村地区地域、隶属关系等限制,统筹红色名村,打造红色名村党建联盟。按照产业互补、以强带弱等类型开展结对帮扶,让集体经济产业互补的村结盟,让党组织班子强的村帮带弱的村,红色氛围好的村帮带弱的村,推动红色名村党建联建、产业联合、服务联享、治理联动,达到“连点成线、连线带面、辐射全域”的良好效果,示范推动全市各基层党组织争先创优,实现全域提升、全面进步。
红色培训 资政育人
初春时节,永新县三湾乡三湾村薄雾弥漫,三湾改编纪念馆旁的枫树在几缕阳光的照射下愈显葱郁。枫树下,“三湾改编”亲历者李立之子、何继明将军表情肃穆,为身前学生讲述着97年前这棵枫树下发生的故事。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吉安市充分发挥红色名村资政育人作用,把红色名村纳入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和各级党员教育培训的现场教学点。
比如,将毛泽东在吉安县东塘、李家坊等5个调研点串点成线,集成打造一条以“调查研究”为主题的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线路。实施“红色讲解员”培育工程,将1538名乡村党员干部培育成为红色故事宣讲员,所有红色名村均建立了一支3人以上的专兼职讲解员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用乡音传递“党音”,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规范管理红色教培业态,成立红培协会,引导行业自律,促进红培市场规范有序,让红色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红色文旅 富民强村
位于井冈山市的神山村,一度是贫困村,人均只有几分冷浆田,种粮亩产低,村民只能靠贩卖山上的毛竹维持生计,甚至还有“麻雀飞过不落地,挑夫进村不伸手”的说法。为改变现状,近些年来,神山村党支部深挖红色资源,积极引进吉安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神山村旅游协会,发展红色研学、特色民宿等多种业态,探索联农带农的共富新路径。2023年,神山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在吉安市,不少红色名村的村民搭上文旅快车,有的办农家乐,有的直播带货、有的种特色水果……收入渠道越来越多元,腰包也越来越鼓。
近些年来,吉安市把红色名村建设与红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红色旅游、红色研学、乡村旅游融为一体,对红色名村串点成线、以点带面,引进长天教育集团等国内红色研学机构,打造红色教学示范点和精品旅游线路,以井冈山为龙头,推进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推动红色培训向山下拓展,以“课流”带动“客流”,打造了永新三湾、草林红圩小镇、青原东固等红色景区,加快山上山下一体化发展,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本报通讯员 黄洋华 王健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