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辽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向《法人》记者表示,为促进硅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支撑“双碳”目标落地,建议优先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 受访者供图
2022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中,“硅能源”概念被提出。硅能源是基于硅材料转换得到的能源,主要指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
根据今年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1.25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硅能源产业同步快速发展。
刘汉元介绍,2023年国内总产量预计将达150万吨左右,其用电需求也将同步增长。按生产1千克高纯晶硅用电60千瓦时计算,全年用电需求总量将达900亿千瓦时左右。150万吨高纯晶硅可生产600gw(吉瓦)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高达7800亿千瓦时,系统可以稳定运行25年以上,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是典型“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
他表示,随着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迅速扩大,硅能源产业的能源属性日益凸显,其生产制造实质成为能源制造,产能开工与发挥直接影响到光伏电站装机,进而影响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速度。硅能源产业稳健快速发展,对巩固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推动全球能源转型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刘汉元说,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材料,高纯晶硅是整个产业链上唯一还有进口占比的环节,其技术含量和工艺复杂程度高,需要较长时间持续稳定生产,才能保证高洁净度系统环境,产品品质、纯度才能得到保障。他表示,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电力需求仍将维持稳步增长态势,尖峰负荷特征或将日益凸显。虽然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但距离成为供电主力尚需时日。目前,晶硅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用电需求无法保障、季节性限电限产问题,客观上对硅能源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和影响。
为此,刘汉元认为,应加快硅能源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硅能源产业能源正向回报属性,持续释放先进产能。同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他建议,在工业领域优先保障硅能源生产企业用电需求,在保障民生用电基础上,明确不将硅能源企业纳入有序用电范围,支持硅能源产业最大程度发挥产能。同时,他提出“不将硅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纳入能耗总量考核”。
此外,他还建议,提高硅能源产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允许自建光伏、风能电站,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实现自发自用,既满足增量用能需求,又不增加碳排放。同时,鼓励光伏、风电、水电等绿电优先保障供给硅能源生产企业,真正实现“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的零碳循环。
法人网北京3月4日讯
责编|惠宁宁
编审|崔晓林
校对|张 波 张雪慧